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距今有400多年的建寨历史,总面积15.88平方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00户1270人,均为佤族。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翁丁村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村民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习俗。2006年被《中国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村落。2007年被评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和临沧市十大优美村寨。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翁丁村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翁丁村党组织顺势而谋,积极探索,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地方民族统文化资源,以创新旅游合作社积分制管理为抓手,着力打造“党支部+旅游+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探索走出了产业培育与乡村治理协同发展的路子。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
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提升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是抓好乡村治理的根本保障。翁丁村的做法是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村规民约为依据,以合作社积分制为抓手,以乡村有效治理、村民致富脱贫为目标,探索健全“党支部+旅游+合作社+农户”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
具体措施是:一是坚持党领导的全面性。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按照行政村建党总支、自然村建党支部、村民小组建党小组的组织体系。选强配齐党组织负责人,把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培养选为村干部,把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培养为村级后备干部,进一步优化村级干部年龄、文化结构,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全村设有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实现村干部、党员定岗定责制度和挂钩联系村民制度,每位村干部挂钩联系一个自然村,每一个党员联系服务3-5户农户,努力为群众做好事、解难题,让党的领导覆盖到全村的每一个角落。二是坚持党领导的组织性。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村文化旅游业的组织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把组织建在合作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由村党支部组织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把党支部班子成员、党员致富带头人选入合作社的管理层,保证了产业发展不偏离正确轨道。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把普通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社员们自觉地按照管理办法参加合作社各项活动,村民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全村共有153户652人参加了旅游合作社,占全村总人口的51%。三是坚持党领导的严肃性。为推进乡村治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村党组织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成立合作社管理办法制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筹划、审定、实施合作社管理办法、村规民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村监督委、妇委会等社会组织化解矛盾、服务村民的作用。2019年以来,为群众化解矛盾 ?起,帮助群众做好事、解难题 ? 件。全体党员坚持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执行规章制度、发展特色产业、清理环境卫生、拆除私搭乱建等方面事事冲在前,以身作则,为推进翁丁乡村治理工作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影响力得到了彰显。http://www.mybw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