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三板摘牌两年后,上海山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源科技”)开始向创业板发起冲击,目前已对外披露首轮问询回复意见。报告期内,公司一笔投资事项颇为显眼。作为深圳酷源数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酷源”)创始股东之一,山源科技在深圳酷源成立仅3个月后就对其进行了溢价增资,又在增资4个月后,溢价实现全资控股深圳酷源。值得一提的是,在收购之时(2021年1-7月)以及2022年全年,深圳酷源净利均为亏损。在成立不久后即对仍为亏损的深圳酷源进行溢价增资、收购的背后,山源科技股东、副总经理刘碧波及其相关企业深深牵扯在内,也正是由于山源科技这一系列安排,将刘碧波推向公司股东及高管之位。
分三步全资控股深圳酷源
拿到深圳酷源100%股权,山源科技走了三步路。
首先,2020年12月,深圳酷源长兴信息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酷源长兴”)、刘碧波、山源科技共同出资设立了深圳酷源,其中酷源长兴以货币出资200万元,刘碧波以知识产权出资50万元,山源科技以货币出资50万元。作为深圳酷源原始股东,山源科技出资比例为16.67%。
在深圳酷源成立仅3个月后,山源科技对深圳酷源进行增资,对应出资额为33.33万元,出资价款为150万元。这意味着此次增资存在较高溢价。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关注到了这一情况,要求山源科技说明成立后仅3个月,公司溢价对深圳酷源增资的商业逻辑及合理性。
实际上,山源科技此次增资系一揽子安排。山源科技表示,公司与刘碧波及其团队共同设立深圳酷源,基于对刘碧波及其团队技术研发能力的认可,公司参与设立深圳酷源的价格高于刘碧波及其团队;鉴于公司设立时股东按不同价格出资较为罕见,为尽快完成深圳酷源设立的工商登记,经协商,各股东在深圳酷源设立时均按每1元注册资本对应1元的价格出资,待深圳酷源成立后,山源科技再进行溢价增资,以实现前述安排。
基于前述一揽子安排,在山源科技对深圳酷源增资完成后,山源科技取得深圳酷源每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为2.4元,享有25%出资额。
时间来到2021年7月,在上述增资发生4个月后,酷源长兴、刘碧波分别将其所持有的深圳酷源全部股权溢价转让给山源科技,其中酷源长兴所持深圳酷源60%股权(对应注册资本200万元)转让价格为485.4万元;刘碧波所持深圳酷源15%股权(对应注册资本50万元)则是以121.35万元转让。
针对公司相关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向山源科技方面发去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深圳酷源净利亏损
收购深圳酷源75%股权这一事宜,使山源科技新增商誉逾460万元。不过,无论是收购之时的2021年1-7月,还是2022年度,深圳酷源净利均处于亏损状态。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山源科技商誉账面金额分别为0、460.06万元和459.8万元,系公司收购深圳酷源形成。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商誉账面金额发生变动系计提非核心商誉减值准备所致。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1-7月,深圳酷源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25.32万元,对应实现的净利润约为-158.06万元。收购完成后,深圳酷源于2022年仍未实现扭亏,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13.25万元,净利润为-342.9万元。http://www.mybw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