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表示,随着大批资金涌入推动产能扩张,光伏行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正面临新一轮洗牌的“阵痛期”,一些企业可能将被淘汰出局。尤其是近期硅片、组件等价格已纷纷跌至成本线,甚至还出现了“恶意价格战”现象,行业竞争更加剧烈。
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光伏行业长期发展的增长逻辑不变。一些落后的技术和产能通过市场竞争加速出清是必然的,也更有益于行业的整体进步。
面对当前的行业形势,某光伏行业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行业竞争洗牌期企业更应该投入研发,用技术布局穿越周期。“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没有技术竞争,是侵害行业发展,不可持续的行为。”
光伏电站大规模开工
“去年组件价格太高,很多光伏电站项目都没有启动,但今年价格持续下降,项目都动起来了。”某电站施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李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今年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降价,所在的光伏电站施工企业,今年整体工期都很紧张。
这只是今年光伏装机的一个缩影。国家能源局10月30日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同比增长145%。
但在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光伏产品的价格却在下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协会11月8日晚间发布的硅料价格显示,本周N型硅料成交价区间在7.0万元/吨-7.8万元/吨,成交均价7.39万元/吨,环比下跌1.73%。仍呈下降趋势,但相比前两周,已经有所收窄。
“客户需求明显少了。”一家硅料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个下游开工不足,观望情绪比较严重。
“从硅片到组件,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目前都已经出现开工不足的情况了。”一家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光伏产业链的开工不足也让一些辅材企业感受了“寒意”。“明显地感受到客户的需求下来了。”一家光伏辅材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http://www.mybw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