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介绍,当前,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国际大转移,世界经济地理和产业分工格局面临重塑。随着亚洲板块整体崛起,全球经济呈现“三足鼎立”格局,全球生产网络发生变化,产业链供应链从开放性“全球模式”转向区域化“俱乐部模式”,跨国公司布局供应链从成本考量转向成本与风险并重,生产基地布局从高度集中转向适度分散,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我国外迁速度加快。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低碳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拥有强大国内市场、海量数据资源、完整产业体系,“三大变革”有望率先在我国同步发生,带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我国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是大概率事件,产业发展已经走出国际竞争“舒适区”。“十四五”时期,我国有望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享受的WTO等优惠和差别待遇可能减少甚至取消,面临发达国家高精尖产业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产业的双重挤压。
“我国制造业面临人工成本上升快,地价高、上涨快,税费负担重,物流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科技创新差距大,生态环境倒逼等严峻挑战。”李新创强调。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已是大势所趋
房庆指出,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共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李新创分析,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激增,增幅先减缓后增加。2013-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体保持增长,从2013年的41.69亿吨标准煤提高到2018年的46.40亿吨标准煤,2015~2016年两年低速增长后,2017~2018年两年增幅明显提高,201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46.40亿吨标准煤。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低碳发展报告(2019)》认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对变化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2013-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U字型变化,其中2016年-2018年三年连续上升,而2015年下降到0.13,2018年重新回到0.50。李新创认为,“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增长依赖程度大幅提升。”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步伐加快。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从2013年的67.4%迅速下降到2018年的59.0%,煤炭消费比重首次降低到60%以下。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2013年的15.5%提升到2018年的22.1%,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加快。“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已是大势所趋。”李新创表示。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比重缓慢下降。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的70%左右被工业部门所消耗。近年来,工业占能源消费总量呈持续降低趋势,所占比重从2012年的70.8%下降到2017年的65.7%,下降5.1个百分点。http://www.mybw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