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从2015年开始直到去年下半年一直是创业的热门领域,但最后一环的商业化却一直是个难题。人脸识别与全国第三大产业手机相结合后,生意空间原有的天花板一下子被抬高,创业公司都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相同的竞争已经持续上演,在安防、互联网金融和虚拟社区等领域里,商汤、旷视等公司竞争已经有三年多,而2018年注定愈加忙碌。旷视创始人印奇声称,“2018年会是行业整合的一年,输赢到2018年结束时候就能够看得很清楚。”
视觉识别的商业化肉搏战开始了。
4月9日上午,看上去是一个巧合,旷视科技对外宣布全资并购艾瑞思机器人 (Ares robot),正式进军智能机器人业务,随后,商汤科技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领投的6亿美元C轮融资。
对标苹果,互相竞争
刚过去的狗年春节,吴文昊没有休息,在深圳办公室加班。在他看来,客户发布手机的时间表就是指挥棒,2018年需要拼命,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早在2017年5月份,吴文昊和他的团队就进入一种冲刺状态。在拿到vivo订单之后,他组织了公司三、四十名技术骨干,关进了一间会议室,进行人脸识别技术在手机上应用的封闭开发。在北京融资资讯中心A座办公室里,各种远近不同的人脸照片被打印出来,进行测试、比对。
在离旷视办公室不超过三公里的地方,另一拔商汤科技的团队已经提前一个多月与OPPO合作,研发人脸识别在手机上的应用。旷视想加速追赶。
吴文昊判断,世界上60%摄像头用在手机上面,人工智能一定要进入这个市场。苹果公司已经通过收购和研究,投入了近10亿美元上面,前景广阔,有分析称这个市场收益未来不会少于金融领域。旷视之前做金融业务时,在FaceID和云上Face ID等实际应用场景上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知识。他将这些解释给公司负责人印奇等人听,很快获得公司内部资源支持http://www.mybw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