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小区垃圾分类项目管理的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罗经理表示,老小区空间相对较少,项目方因地制宜在原有点位上进行改造提升,添置了一组可回收箱,用于回收纸张、塑料、金属、织物及有毒有害物,另配置了三组两分类箱,设备均是全封闭设计,配有视频监控、计量称重、语音播报等功能,可实现分类数据追踪溯源及精准分析,为宣传、督导及运营提供数据反馈。
据了解,“四化六定”以智能手段和宣传引导让居民“容易分、分的好”。在志新西路七号院,联运环境推行的垃圾分类“四化六定”模式,正是针对行业痛点与难点而创,即通过定点、定质、定设、定管、定量、定时管理,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民化的目标。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模式是以数据化为手段,同时强调人性化操作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突出长效管理要求,通过智能设备和宣传引导的整合操作,让居民“容易分、分的好”。
在应用上,每天小区居民投递的垃圾都会进行扫码巡检,数据被上传至云平台,可通过数据精确分析、视频AI分析、用户精准画像、到户网格化管理等措施确保垃圾分类效果。
业内人士认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改变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续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引导。除了建立积分换礼品的参与激励机制,系统还可以通过一定的督促手段,推动居民分类习惯的养成。
垃圾分类长效制度构建需多方共治、全民参与。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明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将正式步入法治化、常态化、系统化轨道。加强生活垃圾管理,维护公共环境和节约资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随着北京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像志新西路七号院这样的很多社区都已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创新性垃圾分类工作。该小区采用的“四化六定模式”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可有效推进北京垃圾分类进行。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年底前,全市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要达到60%,覆盖200多个乡镇街道,2020年底覆盖率将达到90%。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认为,北京垃圾分类条例的修订,旨在构建一个多元共治、社会协同的系统,力促垃圾分类的长效性机制建设,而志新西路七号院小区这是这种制度建设落实的一个缩影http://www.mybw01.com